羊肚菌生理与生态环境
首先来了解知道羊肚菌菌种鉴定方法,进而知道其生理与生态环境
羊肚菌菌种鉴定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羊肚菌菌种鉴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一个培养皿中并列放两块载玻片(两块载玻片之间留有间隙),将融化并冷却至45 - 50℃的PDA培养基倾倒在载玻片上,在每块载玻片[都制成厚度约2~ 3mm的平板培养基;用接种针从待鉴定菌种的菌落上取菌丝体分别接种到每块平板培养基的中部;盖上培养皿的盖,将其置于18^20℃的培养箱中培养;当待鉴定菌种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上长出的新菌落半径达1~1. 5cm时,即可用于以下步骤的鉴定; (2)将步骤(1)所述培养皿中的一块承载有待鉴定菌种菌落的的载玻片取出,用擦镜纸将载玻片下而(无培养基的一面)擦净,在菌落边缘处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水; (3)将上述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培养基表面菌丝的形态特征作为判断是否为羊肚菌的重要依据;若观察到的培养基表面菌丝具有羊肚菌培养基表面菌丝的形态特征(如图1~3所示),可初步判断该菌种为羊肚菌菌种。 附图说明 图1~3为羊肚菌的培养基表而菌丝; 图4~6为非羊肚菌的培养基表面菌丝。
图1
图2
图3
图6
羊肚菌培养基表面菌丝的形态特征是:
菌丝有明显的主干,作为主干的菌丝较长,挺直,粗细比较均匀,隔膜较少,两侧生分枝;从主千上生出的分枝有两类,其中一类在很短的距离内多次分枝,呈聚集的树枝状,这些构成聚集树枝状分枝的小枝都较短、粗细不均匀,也不直;从主干上生出的另一类分枝与主干形态相似,可称为次级主干。次级主干上的分枝特性与主干相似,即可产生两类分枝,其中一类为再次一级的主干,另一类在很短的距离内多次分枝,呈聚集的树枝状。各级主干上虽可产生次级主干,但产生的次级主干数较少,产生的大多数分枝是短小且在很短的距离内多次分枝的聚集树枝状分枝; (4)将步骤(1)所述培养皿中的另一块承载有待鉴定菌种菌落的的载玻片取出,在有菌落的地方切取大小约为0. 3X0. 3cm的培养基小块,并用刀片切去该培养基小块表面厚约1mm的部分(即切掉表面着生有菌落的一层培养基); (5)将上述切掉了表面的培养基小块切成厚约1 -2mm的薄片(切而与平板培养基的表面平行),将切成的培养基薄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并按压盖玻片将培养基薄片挤压成一薄层,然后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菌丝即是基内菌丝;若观察到的基内菌丝具有羊肚菌基内菌丝的形态特征,即可判定该菌种就是羊肚菌菌种。羊肚菌基内菌丝的形态特征如下:菌丝粗细不匀,不直,颜色比羊肚菌在培养基表面的菌丝色浅,分枝多且不规律。总的来看,羊肚菌的基内菌丝与培养基表面的菌丝有很明显的差异。羊肚菌的基内菌丝是由羊肚菌的培养基表面菌丝上呈聚集树枝状分枝的顶端向培养基内部生长形成的。 若经过以上步骤,观察到的培养基表面菌丝不具有羊肚菌培养基表面菌丝的典型形态特征,或者观察到的基内菌丝不具有羊肚菌基内菌丝的形态特征,即可判定所鉴定的菌种不是羊肚菌菌种。 用本方法和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对照)分别对包括有羊肚菌菌种的近百个菌种材料进行了鉴定试验,试验证实,两种鉴定结果完一致。见下表 本方法的鉴定方法与分子鉴定法的鉴定结果对比
|